close

OZS一直對清初反清復明的真正意義存疑~~

已經爛到不行的公司,換個經營者,有什麼不好?

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生活十講的第二講--新官學中曾提到:

明史是他最不敢讀的一段歷史,太監、錦衣衛壓迫知識份子到驚人地步...

但是知識份子反太監,反錦衣衛,卻不反皇帝....

明明是縱容小人的昏君,卻沒有被質疑......

照片 005-1.jpg  

怎麼會這樣ㄋ~~且聽OZS慢慢道來

其實明太祖朱元璋曾在皇宮門口立了一面三尺高的鐵碑,上鑄『內臣不得干預政事』

八字。只是這個規矩五十年後,卻被王振先生破壞了,而且差點斷送了大明的江山。

太監的出頭要從朱瞻基的痛苦說起~~

img144-2.jpg 

朱瞻基(宣宗)是明朝第五個皇帝,是明成祖朱棣(ㄉ一ˋ)的孫子,在位只有十年,

加上他老爸朱高熾的統治時間(一年),這十一年就是被後代史學家公認可媲美「文

景之治」的「仁宣之治」,也算是中國歷史的盛世。

可是平日跪拜在大廳,看似畢恭畢敬的大臣們,卻讓這明代少有的好皇帝--朱瞻基

充滿痛苦。主要原因是這些大臣因同鄉、同門、同事等關係結合了一個巨大無比的

實力集團--文官集團。這也要怪明代科舉制度所採行的八股考試,造就了一大堆書

呆子,一堆固執、迂腐、不怕死的書呆子,這些人給了皇帝很大的壓力。

朱元璋和他的兒子朱棣都很「威猛」,大臣們都不敢太囂張,可是到了宣宗時代,

內閣權力越來越大,出現了所謂「票擬」。

票擬也稱條旨,指的是大臣草擬各種奏章的處理意見,並將這些意見附於奏章之上

,送給皇帝御覽。

我們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制度,其實票擬的出現是必然的。因為瞻基先生

並沒有祖先兩位威猛先生的精力,即使再努力工作,那些奏章還是看不完,於是便

安排內閣代為瀏覽,並提出處理意見。而皇帝只要針對這些意見作結論就好,用於

批示的是紅筆,所以皇帝的這一權力被稱為「批紅」。

此後明代二百多年的歷史,票擬的權力一直為內閣大學士把持;而批紅的權力卻非

一直由皇帝掌握,因為不久之後,這權力即被另一群登上政治舞台的人所佔據。

這些人就是太監~~~~

OZS前面說過,宣宗的體力無法負荷繁重的工作,到後來甚至由司禮監代行批紅。

但當時的宦官都是文盲,於是宣宗設置了「內書堂」,教導宦官讀書。有人說學問

越高,做的壞事越絕,就像很多經濟犯,台大畢業的比例很高,或許是巧合...

但是.....如果有校友被我冒犯~~還請多多原諒!

厚道的宣宗,是不小心造就這群禍國殃民的犯罪集團的嗎?OZS同意當年明月先生

(明朝那些事兒作者)的看法--朱瞻基他是刻意的,為了制衡文官集團的政治手法。

就如同現代的企業體裡,總存在著一些讓人忿忿不平的人與事,是昏庸?是縱容?

只有老闆知道~~

其實當上太監並不容易,資深的宦官首領才有資格被稱為太監。明代的宦官是有很

多級別的,剛進宮只能當典簿、長隨、奉御,表現良好的可升為監丞,再來是少監

,最後才是太監。

司禮監是權力最大的文職太監機構,掌管內外奏章,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部門。部門

主管是皇帝批紅的代筆人,叫司禮監秉筆太監,不過皇帝還有一個負責用印的特別

助理--司禮監掌印太監。

有人說:太監的出現是明代政治制度發展之必然,肇因於明朝的文官集團的猖狂,

這一群自命清高的讀書人,不但干預朝政,批評皇帝,還想監控皇帝的私生活~~

更可惡的是...打也不怕...被打還洋洋自得..一付求仁得仁的大忠臣模樣~~

皇帝在忍無可忍之下,唯一的選擇是尋找制衡的力量。隨侍在側的聽話太監,是當

然的第一首選。太監就是這樣被迫上場的,只不過由於多數人出生低賤,加上生理

的缺陷,導致行為較為偏激,容易為人詬病。

宣宗是個認真的皇帝,對於秘書處主管和特助都盯得很緊,所以沒出什麼亂子。但

是英年早逝,得年僅三十有八,雖然為年僅九歲的兒子選了五位顧命大臣,可是這

五位老先生--當時的朝廷精英,最後還是讓他失望了....一場狂風暴雨即將來臨。

 

.....待續.....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