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OZS上台北辦事,站在北門附近的中華路上,舉目四望.....忽
然間~~~《撫臺街洋樓》?
這是什麼地方?OZS是台北土人(土生土長的台北人),竟然不知....
來去瞧瞧吧!
ㄎㄎ~ 只有退休慢活的人, 才能享受如此隨性的邂逅吧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OZS順著指標右轉再右轉來到延平南路26號,目標赫然在望。撫臺
街名的出現,乃因劉銘傳在台灣巡撫期間,曾在現今延平南路與武昌
街口設巡撫衙門。巡撫衙門舊址,在今中山堂停車場武昌街入口後方
,立有一石碑。↓
也因此延平南路舊稱為撫臺街,這棟洋樓也被後世冠上此名。
撫臺街洋樓是現今台北城內僅存之日治初期獨棟式的洋式店鋪,為石
木混合構造,規模雖不大,但彌足珍貴。由於左右並沒有相鄰連接的
建築物,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連棟式街屋建築。其外觀上最大的特徵,
即是在立面上的陡斜屋頂、屋頂突出之老虎窗型式與石造拱廊柱。
↑屋頂仿蒙薩雙脊屋頂形式〈因法國建築師蒙薩得名〉,屋面第一坡
面較陡,第二坡面較緩接近平頂,第三坡度才是平頂。
我們看一下側面。↓
正面屋頂開有三個老虎窗,(請參考上面圖片)中間者最大,老虎窗具
有通風功能,內部二樓屋頂複折式桁架造型美觀。
↑這是中間最大的那個,至於老虎窗由來,有此一說:屋頂的英文是
ROOF,其發音與華語老虎相近,這種開在屋頂的窗,就被洋涇幫英
語讀作「老虎窗」,OZS頗認同這種說法,也蠻喜歡這種外凸的造型
,除了增加美觀以外,還造室內的空間感,並且正如前所述,兼具了
採光和通風的功能。
至於石造拱廊柱,為四柱三間,拱圈是梯形唭(ㄑ一)哩岸石塊組合成
,騎樓天花板有木材拼組成的圖案。↓
此洋樓興建於1910年,1930年代後做為店舖之用,二次戰後則為
228受難者宋裴如先生所經營的【人民導報】所在地。1946年人民導
報被警總查封後,洋樓也以各種罪名被行政長關公署劫收,再交由國
防部軍務局管理。
從此本洋樓不再具洋行性質,後淪為警總諮詢案情室、宿舍、中醫診
所.....最後成了雜草叢生的廢棄地。
1997年正式定為市定古蹟,但2002年卻因一把無名火,燒得只剩一
樓的石頭建築。2004年台北文化局積極要求國防部編列預算修復,讓
古蹟早日受到保護,國防部雖有允諾重建,卻遲遲未有下文。
直到2009年由台北故事館總監陳國慈女士認養,於同年4月19日對外
重新開放。有關陳國慈女士,可看相關報導:
http://forums.chinatimes.com/report/people/940802/03.htm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撫臺街洋樓目前每週六天(週一休館),10:00~17:00開放免費
參觀。內部展示的文物不多,因為不能用閃光燈,又沒帶腳架,OZS
勉強拍了幾張,剩下的就讓好朋友們,有空親來時再好好欣賞一下,
尤其二樓視聽室所播放的影片,應頗有看頭---很遺憾OZS這次沒時
間欣賞。
還有定時導覽喔(請看右下角)↑
↑看這張就可了解--何謂「三市街」,其中艋舺、大稻埕都是商業區
,類似的洋樓,商舖不勝枚舉。而一牆之隔的城內為辦公區域及住宅
,類似店舖式的洋樓,就彌足珍貴了。
↑根據說明,這是劉銘傳的軍旗「初稿」?只是不知定稿後如何?
整個建築給人的感覺是簡潔不複雜,質樸不失細緻,有歐陸古典風。
這種風格日據時期常見於官署、公共建築,傳達強烈威權風格。↑↓
百年古蹟令人驚艷,為台北府城內所存的商店古蹟,因為這地方的古
蹟多為官方建築,少有民間店舖,而顯得格外珍貴。只是在威權時代
也曾被始亂終棄,淪落到荒草蔓延,幸賴有識之士加以認養,才能重
現風華。只是全台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個案,以前被蹧蹋,現在依舊
被埋沒呢?
這是周邊的地圖。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↑老黑停在中山堂地下停車場,OZS往中山堂方向走,這時候國父銅
像旁的小公園,三堆人馬藉著下棋在廝殺著。不論是上場的主角或旁
觀的配角,在此消磨著午後的時光。這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慢活吧!↓
↓而這位與世無爭的仁兄....好夢正甜~~恐怕沒有大一點的地牛翻身
,暫時是叫不醒他吧。
哈~~~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