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斌?何許人也?何斌是客家人,原本為鄭芝龍部屬,後留台任荷蘭通
事。與鄭成功時有聯繫,成為其安排在台灣的「臥底」。看著荷蘭人在
台獲取巨額貿易利益,何斌曾經多次勸國姓爺取台灣,只可惜當時鄭成
功滿腦子只有...「北伐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642年西班牙人遭荷蘭人逐出台灣後,台灣已開發的地區仍然十分有限
,甘蔗、鹿皮是主要的出口商品。甘蔗收成快還好,鹿的成長是需要時
間的,鹿群大量被獵殺的結果,是再也無鹿可殺。那是殖民地的掠奪式
經濟使然,如果鄭成功早點來在兼顧鹿群繁育下,以價制量,或許鹿皮
產業可以持久、興盛,不過這也是事後諸葛的論述。
其實清初的順治與康熙兩朝,由於皇帝都是幼年繼位(兩人都是8歲),朝
政一直掌握在權臣手上,加上南明王朝仍持續存在及一些明朝降將並不
安分,OZS認為鄭成功如果能夠早一點取得台灣,利用其海上的軍事優
勢與五商網路,復「明」或許無望,而另起爐灶與清抗衡,則有改寫歷
史的可能。
鄭成功取得台灣後也曾有再取呂宋的計劃,因為發現台灣糧食不夠,只
可惜此計劃隨著其病逝而胎死腹中。
我們來看看清初四十年間(1644--1684)的大事輯要吧!↓
根據歷史記載,南明抗清十八年間(1644--1662)曾出現兩次高潮,一
在1648年,一在1652年。諷刺的是這段期間,主要的支撐力量是流寇
(這時稱為農民軍);前期是李自成餘部大順軍,後期則是張獻忠的餘部
大西軍。
老狐狸鄭芝龍完全是以生意人的算計,認為明朝之不可為而降清,鄭成
功則是以讀書人的思維外帶一腔熱血,只是未能認清現實,而孤注一擲
妄求全盤之勝,以至於兵敗南京城下。當他北伐慘敗後,不顧部分將領
的反對,再決定取台灣已為時晚矣。清軍不擅海戰,因此即便鄭成功死
後,派系的嚴重爭權與內鬨,使得鄭家軍勢力嚴重受創;儘管後來五商
瓦解、沿海據點盡失,只剩台灣孤島。但鄭氏政權仍能延續21年,清廷
也為之奈何。最後還要依賴降將施琅領軍,再加上鄭克塽的軟弱,才取
得台灣。...如果鄭成功早點取得台灣,結果會變成怎樣,真的很難說。
鄭成功取得台灣以後,隨著人口大增,糧食的需求也急速增加,只好駐
軍屯田增加糧食生產,這也是南部很多地名叫......營的由來,如左營、
新營、林鳳營等。由於排擠效應,做為對外貿易主力的糖業不受鼓勵而
產量大減,陷入黑暗期。
其實明朝以來倭犯嚴重,東南沿海多的是無田可耕的農民,否則也不會
有那麼多平民冒險渡台。如果鄭成功可以早一點取得台灣,在有制度的
移民、開墾之下,由於攜眷是被鼓勵的,安土定居的觀念一旦落實,社
會必然安定、繁榮。商品經濟的台灣,也絕不會因很多耕地都改種稻米
而失去競爭力。
我們再看一下十七世紀台灣轉口與出口貿易(出自圖解台灣史)↓
看過以上的圖表,是不是覺得很可惜啊?
如果鄭成功對於事情處理的先後能有所調整,先把心思放在經營台灣,
沒有北伐的挫敗,以全盛之師對上不滿千人的荷軍,奪取台灣應是易如
反掌,則鄭經的亂倫事件(與四弟乳母陳氏私通生子)或許不會發生,國
姓爺也不會因諸將抗命不殺鄭經而氣得半小死(台語)。在領導中心鞏固
之下,連奪取當時由西班牙人統治的呂宋都不是什麼難事。而全力發展
台灣的經濟與貿易,該有多好!
歷史有時是令人啼笑皆非的,在OZS眼裡,明朝的朱姓諸王,根本就是
胡搞一族。大敵當前,大禍臨頭,一堆人還是為了一己之私,搞不清楚
狀況。以南明福王為例,他的基本國策竟然是...「聯虜平寇」。虜是清
軍,寇是流寇,也是農民軍;為什麼會有農民軍,因為暴政、惡吏讓人
民活不下去,才揭竿而起,自尋生路,他們的初衷也是不願再接受政府
管轄而已。...「聯虜平寇」不就是找要你死一起去打不要你管,這......
不是『請鬼開藥方』嗎?
清初自家內部的問題重重,無法傾力南下,南明諸王及其擁護者卻各據
山頭,不但不肯通力合作,甚至還為爭正統地位而形同水火,互相攻伐
,終至落得被各各擊破。對此種腐敗朝廷盡忠?真不知意義為何?
悲哉~~~史可法!若要盡忠...為國就義,合理!牽連揚州的全城百姓...
卻又情何以堪?或許我們不能苛責史可法,而要怪多鐸太過殘暴,但是
黎民生處亂世,就是一種原罪嗎?
歷史總是讓人扼腕嘆息,鄭成功何等英雄,就是個性太過剛強,行筆至
此...OZS突發奇想,如果鄭成功認識聖嚴法師,則歷史...是否會......
改寫呢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歷史上並沒有詳細記載鄭成功因何病亡故,但在1662年發生了鄭經亂倫
事件、部將的抗命、父親和永曆帝又先後被殺,對於個性剛強的他是很
嚴重的打擊,起兵返清伊始...18年來於家於國的一切努力...彷彿瞬間皆
化為泡影。那種是錐心刺骨而無法承受之痛,想必對其健康的傷害...是
難以估計的。緬懷其英雄事蹟...讓人不勝唏噓......
如果有到台南,就去延平郡王祠...看看囉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