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也是OZS網路找的,充滿智慧又有個性的樣子,我很喜歡。
李時珍(1518~1593)出生於醫生世家。祖父、父親都是名醫。由於家學的薰陶,
從小就喜愛醫學。由於當時醫者之社會地位不高,所以父親還是希望他能考取功名
以光宗耀祖,並不鼓勵他習醫。
14歲考上秀才。但隨後的三次鄉試,都未能上榜。也因為第三次赴考前,得了一種
「骨蒸」的病,差點丟了命。老爸終於不再勉強他,終於同意他棄儒從醫。
李爸的經驗,OZS也有。當初一直逼大兒子當校友,也幸好他沒『鳥』我,讀了復
興美工。現在在遊戲公司上班,每天上班主要就是玩線上遊戲。他幸福,我快樂。
天賦+用功~~李時珍找到了自己的奮鬥方向,並勇往直前。
本著醫者父母心的情懷,李先生醫病是不計成本的。
由於體恤窮人,對於貧困病人,總是免費醫治。
而藥材是要花錢的,所以雖然名氣越來越大,積蓄卻越來越少。
三十歲成為蘄(ㄑ一ˊ)州名醫,後來接受楚王邀約,聘為奉祠,掌管良醫所事務。
其實李先生也不想當上班族。但是有二個原因,使他只好接受 。
其一、當上班族可以減輕經濟壓力。
其二、楚王府醫學藏書豐富,正好充電。
39歲,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,終於見到了明朝第一號病人。
只可惜這個高級病人,其壯如牛,每天又吃重金屬(金丹)來糟蹋自己。李時珍並無
用武之地,如果不是看上太醫院那些藏書,根本早就一走了之。在京師金陵供職了
一年,該看的書也都看光光後,就走人了。
太醫院是岐黃名家聚集之地, 透過與各名醫的共事, 大大豐富了李時珍的閱歷。
同時,浩瀚的皇室藏書,道地的御用藥材,更開拓了他的視野,增長了見識, 這
些都為他日後編寫《本草綱目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
辭職回家後,他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,題名「紅花園」,並在此行醫。
在他行醫救人期間,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,「品數既煩,名稱多雜。或一物析為
二三,或二物混為一品」(《明外史本傳》)。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,竟被認為可
以「久服延年」,而遺禍無窮。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的資料,可惜並
無回應,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的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,親自
對中國歷代有關藥物學的著作進行了整理。
在編寫《本草綱目》的過程中,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,往往弄不清
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。過去的本草書,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,但是由於有些作者
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,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「紙上猜度」,所以越解釋
越糊塗,而且矛盾百出,讓人莫衷一是。
於是李時珍在徒弟、兒子的伴隨下,遠涉深山曠野,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。除了不
辭勞苦到各地採藥及以自身試藥,他還遍訪名醫宿儒。更到處訪問農、漁等專業人
士以蒐集民間各種驗方。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,後來,足跡遍及湖廣、江西
、江蘇、安徽等地方。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、茅山等也都沒有放過。
後人為此寫了「遠窮僻壤之產,險探麓之華」的詩句,反映他遠途跋涉,四方採訪
的生活。經過30年後,終於著成了《本草綱目》,後來又花了12年修訂三次。
1593年,李時珍逝世,葬於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東南2公里的雨湖之濱。1956年
《本草綱目》在南京正式刊行。
《本草綱目》全書52卷,共有190多萬字,記載了1892種藥物(新增374種),分
成60類。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。收藥1892種,繪圖1100多幅,並附
有11096多個藥方。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,在訓詁、語言文字、歷
史、地理、植物、動物、礦物、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。
本書刊行後很快就傳入日本、朝鮮以及東南亞一帶。十七世紀末又傳到歐洲、北美,
先後有幾十種文字的譯本,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。這本藥典,不
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,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,都遠
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。
雖然沒有做大官,做大事,做好事。為了完成這部千古奇書,跋山涉水,受盡風霜,
過著數十年奇特而艱苦的生活。雖未能親見此書刊行問世,這小小之憾,並無損其留
芳萬世之偉大情操。
正所謂:
肯定自己的價值,揮灑生命的熱忱,將它變成別人的需要。則在付出的過程中,自然
可獲得心靈的喜樂。則人生的意義,就不會在一己的得失之間,而是跟著全世界一起
動出永恆的韻律。
----第五章 完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