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場是黑暗的,古今皆然,要當清官是很不容易的,除了像蓮花一樣,
不能同流合污,還要具備很多基本條件,且聽OZS慢慢道來: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中國史上第一清官非海瑞莫屬,只是在把集體貪污視為理所當然的明代
,由於官階太小,影響實在有限。對於後世,可以被欣賞,甚至當笑談
,但被認同的程度,卻遠遜於宋朝小說版的包拯。
OZS就用小說上的包青天為藍本,和大家討論一下,當清官的條件,各位
好朋友,如果有任何意見,請不吝指教。
當清官是很辛苦的,有很多事情不能做,沒有很高尚的品德是不行的,
這就是OZS講的第一個條件。而高尚的品德,最重要的是「忠」,但忠
之前要先「孝」,儒家說「百善孝為先」,所以漢代沒有科舉時,選拔
官員就是憑「孝」名,即所謂「舉孝廉」。包拯有兩次棄官不就,都是
因為父母的關係。當官的,尤其是地方官,還要有愛民如子的胸懷,否
則有愧「父母官」之稱謂。最後當然是「廉潔」,所謂兩袖清風,一心
為公。
第二個條件是辦事的能力,書要念得多,腦筋要靈活。讀書固然是累積
知識,但最大的目的,要把知識消化,讓自己變聰明,必要時耍心機或
狗腿一下都沒關係。罪犯通常是狡猾的,如果不耍點手段是不行的。就
像「狸貓換太子」的夜審郭槐,就是包拯使個小把戲,才突破那老閹賊
的心防,使案情水落石出。至於狗腿事件,指得是打龍袍。貍貓案皇帝
認賊作母,讓親生母親流落在外,是不孝。該打屁股,但皇帝不能打,
就打龍袍抵帳,成全皇帝孝行善舉。嘿~~~(得意之下,臉更黑了)
第三個條件是不怕死,也就是想當清官,就要有殺身成仁,捨身取義的
大無畏精神!俗語說:「一人敢死,萬人不敢當。」死都不怕,就不會
被權貴給嚇住了。所以智勇雙全,是絕對必要的。就像「鍘美案」,如
何不畏權勢,把陳世美騙出駙馬府,就是包拯破案的關鍵。
第四個條件是時代背景和社會風氣要對。這主要是主其事者--皇帝要有
責任感(覺得讓百姓更好是它的責任),頭腦清楚;官風要端正,舉才的
制度,完善、公平;升遷管道透明、暢通;最重要是薪俸要合理、夠用
,如果在明代,除了有點自虐傾向的海瑞,誰當得了清官。至於社會風
氣,則是當一般百姓對朝廷充滿希望,做官就會比較帶勁,也就不敢隨
便貪污了。
第五個條件是優秀的團隊。像包拯文有公孫策,不論是運籌帷幄、斷案
推理都有相當的水準;武有張龍,趙虎、王朝、馬漢四大跟班,刻苦耐
勞、身手不差、執行力又強,辦起案來,自然是如虎添翼、得心應手。
第六個條件是要有強大的靠山。像包拯中進士時,認王丞相當老師,這
是他的第一個後台。陳州放糧,得到八賢王的支持。狸貓案後,皇帝和
太后又成了後援會的正副理事長。也難怪後來連駙馬都敢辦,真是猛到
不行。
第七個條件是有力的「民間友人」。七俠五義應該大家都不陌生,沒有
江湖上的一些「義士」相挺,很多案子是辦不成的,最著名的就是南俠
展昭,多次救過包拯和協助辦案。
還有,第八個條件,也是最後一個就是運氣。俗語說:人算不如天算,
如果沒有老天幫忙,有些案子還是辦不成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古今中外都有貪官,這是人性使然,環境使然。好官一定是清官嗎?恐
怕未必!戚繼光就是個明顯的例子,他收不正當的餽贈,也送不正當的
餽贈,只是他的目的是方便保國為民,不是中飽私囊而已。
包拯確有其人,只是那些奇案,都是後人添油加醋杜撰而成小說。這類
小說,OZS把它歸類成順應眾人期待的療傷文學作品。至少....至少它
有鏟惡除奸、大快人心的娛樂效果,也算是一種造福呀。
世代更迭,18世紀伊始資本主義盛行,原本均貧的共產主義國家已一
個一個加入資本主義國家行列。在此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的時代,清官
或貪官對於人民的福祉又有多大影響?似乎沒有那麼引起注意,倒是
一些嚴重錯誤或不公不義的政策,讓人比較在乎。
清官或許只是一般人長久以來一種偶像的追求,OZS的胡扯,就請大
家笑笑就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