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本月份剛由雅言文化出版的一本書,記錄作者邁可‧桑德爾在哈
佛大學正義課程的內容。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,不灌輸,只引導。書
中沒有所謂「標準答案」,而是帶領大家在直覺反應和正義原則之間
,來回思考,就如同他在課堂上一樣。請先仔細欣賞一段影片,再看
本文。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4HqXP47lPQ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看完影片,大家有沒有初步的想法?一堂課為什麼有哪麼多人上課?
其實邁可1980年剛開這門課時,學生只有十五人,近年則每每破千
,成為哈佛最熱門的課程。哈佛真是優秀的學府,有著三十年教學經
驗的老師,掌控全場。而學生們辯才無礙,言之成理,絕非國內的刻
板教學方式所能比擬。影片中邁可引導學生,對自己的主張說出道理
。或許這正是本書所要彰顯的精隨--邀請讀者作自我檢視,搞清楚自
己抱持哪些信念,為什麼?所憑藉的是何種立論基礎?能否藉著理性
思辨,說服別人來支持自己的信念。雖然書名正義,重點卻是思考力
的訓練。
全書分為十個章節,上面的影片是第一章的部分內容。那是一個虛擬
的情節,有著太多的假設,卻也似乎沒有萬全的選擇。而少了未定之
數,哲學的假想故事,至多只是個不完美的行動指導。
而書中另一則道德兩難的真人真事,雖與電車問題類似,卻因為後果
得不確定性而更加複雜:
2005年6月,在阿富汗境內,美國海軍士官魯特爾等一行四名海豹特
種部隊成員,前往巴基斯坦邊界附近進行秘密偵查任務。目標是一個
很接近賓拉登的塔利班領袖,所藏身的山區村落。
四人在山脊找到俯瞰村落的制高點後,卻遇見了兩個阿富汗牧羊人和
一個小孩。三個人都未帶武器,四個人對於如何處置他們起了爭執,
因為只有兩種選擇,殺或放。
最後四個人進行票決,一人棄權,以2比1的結果,放了三人。放人一
個半小時後,四個人被至少80名拿著AK-47半自動步槍和火箭筒的塔
利班游擊隊包圍。激戰中,魯特爾重傷跌落山谷,其他三名弟兄當場
陣亡,一架趕來救援的海豹直昇機也被擊落,機上16人全數罹難。
魯特爾爬了11公里後獲救,事後他咒罵自己為什麼投下釋放的一票,
明知可能會讓大家送死的決定性一票.....。
投票時之所以兩難,是因為後果之未定之數。牧羊人一定會通風報信
嗎?為了不殺手無寸鐵的三人,最後的結果是19名同袍犧牲了寶貴的
生命。如果魯特爾當時就知道會有這種結果,他會做不同的決定嗎?
對照影片中的電車問題,殺牧羊人有比把胖子推下去正當嗎?是基於
人道主義?還是民族主義?疑惑令人煩憂,無解讓人難受,而這種真
實世界與理性領域之間,來來回回的再思考,就是道德思辯。
OZS覺得阿富汗是一個倒楣國家,阿富汗人則是個倒楣的民族,但
其國內各部族間長期的不和,卻是悲劇的緣由。OZS曾在項塔蘭所提
到的是始於1979年的第一次阿富汗戰爭,那是蘇聯為培植親蘇政權
而派兵入侵。第二次則是2001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所發起對蓋
達組織和塔利班政權的戰爭,是美國對911事件的報復行動。第一次
戰爭隨著蘇聯1989年撤軍後落幕,第二次戰爭至今仍欲罷不能。根據
今年3月15日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聯合進行的民調顯示,有三
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阿富汗戰爭已經不值得再打下去,這是2001年
以來反戰聲浪最高的一次。
戰爭以來,平民傷亡的人數遠超過作戰雙方,OZS不禁懷疑,魯特爾
所投的那一票是否有其他的衡量標準。反戰?同情平民?(當然這部分
他是不可能表白的。)
什麼是正義?就歐美的古典正義論而言,正義源於美德。所以,亞里
士多德堅信,不先考慮什麼是最佳的為人處世之道,就無從得知什麼
是正義。但現在的政治思想家卻認為界定個人權力的正義原則不應該
建立在特定的美德觀或最良善的處世之道上面。尊重人人對良善人生
的自主選擇,才是正義社會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上內容,除了兩次阿富汗戰爭那一段是OZS的觀點外,其他都是書
中第一章所討論的範疇之一部分,真的很精采,OZS強力推薦。
第一章其他的精彩內容還有:
(1)2004年夏天,查理颶風的佛州物價哄抬大辯論。
(2)紫心勳章。
(3)華爾街紓困案。
如果不想先睹為快,就讓OZS慢慢消化後,挑選一些精采的章節.....
再介紹給大家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