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從基隆港西岸碼頭那端拍過來的基隆港風光與之前在海洋廣場拍的.....
不一樣喔~~~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↑前幾天OZS在水墨畫的畫室借回一本畫家王傑的書, 書名《畫家帶路
,基隆小旅行》。
OBS一看就愛上了, 動作很快的OZS(為何不說,愛妻心切呢?)立刻就
從網路上訂了一本,第二天OBS下班....書也就已宅配到家了。
書上的每一幅畫,都還有王傑先生對每一棟基隆老建築....充滿人文感情
的描述。在在都讓在基隆出生長大的OBS很感動~~
跟王傑先生一樣,OBS高中畢業以前一直生活在基隆;直到唸大學,才
舉家遷居台北。
之後就一直在台北工作、結婚、生子.....生活了35年。這期間親戚們也
大多遷居台北了,所以鮮少回基隆。
偶有機會路過也大多嫌棄它.....沒有進步而未曾停下來,花點時間來好
好看看這個故鄉。
五年前....開始尋覓退休後的落腳處時,故鄉基隆也從來沒有出現在....
選項中。
或許是冥冥之中有著故鄉情愫的牽引吧!
在一次偶然的機緣...瞎打誤撞...又回鍋當基隆人,也把正宗台北土生土
長的OZS帶回來當基隆的女婿了。
既然,巧合看了這本書也算是緣分,那乾脆就追隨畫家的腳步.......
安排個基隆小旅行吧!
決定了~~就是星期五~~星期五~~OBS要休假,來個基隆知性之旅!
(明明就是找藉口不想去上班!)
星期五那天,老天超配合~~賞了一個不折不扣典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!
湛藍的天空點綴著雪白的雲朵,根本就是一個出外景的好日子嘛~~~
兩老早餐給他吃得飽飽的就出門去了~~~
先從市區的點開始吧....第一站來到建於1915年被王傑稱為百年歷史前
衛作品的前《陽明海運大樓》。他的前身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基隆出張
所,經過整改拉皮後現稱為《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》。↓
↑↓現在一樓為很有歐洲風味的1915海洋咖啡館,樓上為文化藝術展覽
中心。
↓從另外一個角度拍過來可以看到王傑形容的.....四週堆滿了基隆人為
了要趕火車去台北,而丟下的機車。
↓王傑畫筆下的樣子是整改拉皮以前的原貌,他這幅畫是畫於2004年;
畫完兩個月就被大整改為上面照片的樣子。王傑先生把這次整改稱之為
《無聲的空襲》!!
下一站來到與陽明海運大樓隔一條巷子比鄰而立的《海港大樓》,它建
於1935年,被王傑形容為台灣最早的一座綜合辦公大樓。日治時代所
有與港區相關業務單位,均被集中在這棟樓裏辦公。當時稱為《基隆港
合同廳舍》。
↓當年這棟建築物的意像外貌,讓人有陸上行舟的感覺;如今....四週一
樣堆滿機車,很難看出當年風華了~~
↓看一下.....王傑筆下的海港大樓喲!
↓看一下這兩棟巴洛克風格建築的優雅氣息與歷史價值,完全被淹沒在基
隆火車站週邊,亂糟糟的環境裏。而.......黯然失色~~
↓走過一小段亂糟糟的舊街道,忽然出現一片乾淨明亮的空地。原來這
裏就是郵輪旅客出入的西岸旅客碼頭,右手邊就是OBS&OZS從來沒來
過令人驚艷的基隆港區的西岸了。
↓從刊頭的照片跟下圖就可以看出視野遼闊的西岸之美了。
↓這張跟前兩張看起來很像,可是這一張幾乎囊括了基隆幾個指標性的地
標。山頭那兩個像廟宇的建物就是位於中正公園山上基隆中元祭的主角--
主普壇,主普壇左手邊郵輪上方有一個白色柱狀的物體那就是中正公園
上著名的大佛像。
↓來張近一點的,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了!
其實....那天《愛對路》的小明也一起出遊了,只是體型的限制,拍出來
的照片都不是很理想。加上兩老在大馬路旁,七手八腳的幫小明擺Pose
、調角度的過程中,總是招來路人「關切」的眼神(基隆人真的很和善)
。很多人笑著跟兩老打招呼,稱讚小明很漂亮~~很像~~云云,讓《閉
四低調》的兩老覺得很不好意思~~~
(霍~~~OBS!靦腆就靦腆....閉四誰看得懂啊~~)
↑↓就挑兩張....小明與陽明海運大樓,那個很有Fu的騎樓合拍的照片,
讓他亮相一下囉。
↓接著...來到了頂港有名聲,下港有出名ㄟ《崁仔頂》,我們把順序改變
一下先看畫家筆下的老建物,畫家用畫筆還原了它當年剛蓋好....乾淨又
優雅的外貌。
愛吃海鮮的人應該都知道基隆的《崁仔頂》是海鮮行口的集中地,地位
相當於日本東京的筑地魚市。OZS&OBS按圖索驥....在老舊、雜亂、電
線雜陳的街道,找到了這兩間建於1920年的紅磚漁行(現在還在營業)
。這些紅磚是有來頭的,據說它們跟現在的總統府(當年的總督府)用的
紅磚是同一批的。若非畫家幫忙,我們應該很難在雜亂中,將它們...
找出來吧~~~↓
↓從這張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是老舊的街道店舖。
↓經過畫家的畫筆還原後,變得漂亮多了~~~~
王傑在這篇裏提到~~~
那天...我由布莊這一頭,不經意地抬頭看到對面的連棟建築時,心頭不
由得一震~~~
這....可是90年前(1920年)蓋的房子耶~~技術上的優劣實在沒辦法解
釋為什麼當時的人...可以把房子蓋的如此優雅......
為什麼現在的人們....把如此美麗的房子,住成個灰頭土臉的模樣?甚至
....乾脆把更多再怎麼也蓋不回來的漂亮房子改拆了??!!
OBS深有同感(OZS也點頭同意中)~~~
走著走著....兩老已是飢腸轆轆了,開始大街小巷亂竄找吃的~~
吃瞎米?當然是找傳統美食囉~~~
↓看到招牌寫著五十年老店,管他是不是真的就往裡面鑽,因為兩老都喜
歡吃鹹粥。
↓兩碗鹹粥配肉捲跟油豆腐(看到沒?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咬了一口~~)
↓再來盤燙青菜跟這盤美味軟嫩的炸肉片。(小心!口水不要滴到鍵盤..)
沒錯~~就是這個味道!令人懷念的傳統美食,跟台北吃到的真的不一樣
~~~尤其是那肉捲跟炸肉片。
吃飽了....繼續上路喔~~~
來到廟口畫室所在的仁三路,找到這幾棟王傑形容為像哥德式教堂中的
管風琴建築。↓
↓王傑筆下的模樣~~~(從另一個方向)
↑↓實景與畫的比對, 有些店舖都已換過了。
接著來到畫室後山上的許梓桑古厝,這個地方前一陣子在某部落格看過
介紹,今天來個實地勘察。 許梓桑先生為日治時代第一位官派的基隆區
區長(也可以稱是第一任基隆市市長)。他的古厝現在雖已成廢墟,但仍
不難看出當年的輝宏氣勢;地處半山腰,當年全區都是平房, 可以鳥瞰
基隆市區、港區,可說是風景絕佳的地方。
↑↓實景與畫對照
↓兩老還爬上去,好好的憑弔一番。
下山了....走到義二路。
↑↓基隆市政府也是一棟90年歷史的建築,實景和圖的對照。
靠近廟口了, 那個OZS又在哭妖了。從年輕到老 OZS只要經過廟口,
一定要來這攤日本料理吃一下生魚片握壽司。這一攤也是有歷史滴~~
早期日本料理店還不是這麼風行時,連台北人要吃生魚片握壽司都要到
這裡來吃。應該是OZS年輕時的記憶(那一段OBS還沒有出現),讓他無
法忘懷吧!(拍謝!吃完才想到沒拍~~~~)
↓搞了半天有吃的生魚片壽司沒拍到,拍到沒吃的蝦子抵帳吧~~ XD
(上圖....在壽司店吃冰的,就是OBS啦~~)
到這裡算Part one結束了吧~~~兩老已走快四個小時的路了,其他的
再另外安排時間一一走訪囉~~~
敬請期待.....................